首页

奴隶岛原创视频

时间:2025-05-25 12:05:49 作者:共绘多元文化图景 “友城说——亚洲青年对话未来”活动在南京举办 浏览量:64609

  中新网楚雄7月31日电 (记者 胡远航 韩帅南)恰逢火把节,有着“中国彝乡 滇中翡翠”美誉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一片火红景象。来自17个国家的20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汇入人海,体验火把狂欢;并近距离了解彝绣、野生菌等特色产业,寻访彝乡“红火密码”。

图为中国·楚雄2024年彝族火把节现场。中新网记者 李嘉娴 摄

  楚雄是中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拥有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绿孔雀之乡4张世界级名片。同时也是热情开放的“中国火城”、传承创新的“彝绣之都”、美美与共的“赛装圣地”,火把节、赛装节、野生菌美食节等节庆活动精彩纷呈。

  多彩的民族文化,吸引八方游客前来。刚刚举行的中国·楚雄2024年彝族火把节,设置祭火大典、万人左脚舞撒火把狂欢、非遗展示、彝绣动态展、拳王争霸赛、彝族摔跤表演、爬油杆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邀游客在“清凉一夏”中感受“火热”。单日最高接待游客量超34万人次。

  置身活动现场,加拿大搜罗传媒总经理陈林被火与舞的海洋所震撼。“熊熊燃烧的火把,打跳不断的人群,展现彝族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陈林称。

图为模特展示彝族服饰。中新网记者 李嘉娴 摄

  在楚雄,和火把一样夺目的还有当地的彝绣。楚雄彝绣拥有1700多年历史,具有文化深厚、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浓郁的独特风格。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楚雄彝绣实现从“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再到“指尖产业”的转变,成长为亿元级产业,登上北京时装周、上海时装周、纽约时装周、米兰时装周等国内、国际舞台。

  参观完楚雄彝绣数字文化产业园·彝绣产品交易中心(下称“中心”),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本《留学生新闻》副总编龙丽华,忍不住入手一只彝绣包。和中心的大多数产品一样,这个包由专业人员设计,再由脱贫帮扶车间的绣娘绣制完成。

  楚雄州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俣介绍,为助推彝绣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楚雄州成立工作专班,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彝绣特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政策体系,构建品牌化、产品化、标准化、数字化、普惠化、人才化的产业体系,形成“区域有园区、县县有企业、乡乡有车间、村村有绣坊”的发展格局。2023年,当地彝绣产业产值达10亿元;培育绣娘5.7万名,带动2000多名残疾人绣娘就近就业。

  “了解到楚雄彝绣的发展源自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个人多个层面的努力,我觉得很感动。”龙丽华说。

图为工作人员介绍南华野生菌产业大数据平台。中新网记者 李嘉娴 摄

  菲律宾《商报》编辑陈埏卫注意到,和彝绣产业一样,楚雄野生菌产业、果蔬产业也实现产品线上交易、可视化大数据中心等建设。

  在有着“中国野生菌之乡”美誉的楚雄州南华县,野生菌产业大数据平台不仅能呈现主要菌类价格区间、成交量、交易额等数据,还实现重点产区环境监测等功能。2023年,该县菌产业综合产值已达61.7亿元,带动12万民众人均增收2800元。

  在“冬早蔬菜之乡”“南繁育种天堂”楚雄州元谋县,建有集农业大数据采集、数据交换、预处理、数据分析与应用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大数据中心,引领当地智慧农业发展。

  “大数据的运用,有效提升产业链的整体运营效果。”陈埏卫表示,乐见当地特色农业取得更好发展。(完)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杭州城隍阁将全封闭提升改造 预计2025年春节前重新开放

他认为,制定金融法能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和引导金融行业和金融市场有序发展,增强金融市场的法治化水平。“这不仅能够提升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还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金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摩羯”将在南海部分海域掀起狂浪、狂涛

现场,中国安装协会副会长,浙江省安装行业协会会长,浙江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锋作主题分享。他表示,浙江安装的发展史,就是与天下浙商的合作史,也是海外市场的开拓史。未来,浙江安装要坚持国际化战略、专业化经营、属地化发展,联盟拓市、抱团取暖,进一步强化海外布局。

外国青年学生在华迎“国际中文日”:希望再来中国

越来越多的民调结果显示,“拜登输给了特朗普”。自6月底“拜特对决”的首场电视辩论以来,许多民众对拜登的表现感到不满。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当晚公布的即时民意调查,67%收看辩论的观众认为特朗普获胜,33%认为拜登获胜。

(申城风景线)美术馆里的上海都市生活新体验

7、综合金融模式持续深化。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平安个人客户数2.32亿,其中持有集团内4个及以上合同的客户占比为25.3%、留存率达97.7%。

习近平向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致贺信

爱长江之浩渺,忆长江之往昔,阅长江之变迁,我们行经千里路途,穿越千年时光,心中满是对母亲河的深情与敬仰。在这条不息的江流旁,我们赓续着长江文化的悠悠文脉,让历史的智慧与现代的创意交织融合,共同创造着属于我们的时代华章。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